噪聲監測引起的職業病,這些你應該了解!
隨著新產業、新產品的不斷涌現,以及工作方式的改變,一些新型職業病所占比例也在提高,給防治工作帶來新挑戰。
據介紹,常見職業病有10大類共132種,塵肺病依然是頭號“職業病殺手”,還有放射病、職業性皮膚病、職業中毒等常見職業病,以及爆震聾、凍傷、激光所致眼灼傷等新增職業病。其中,“噪聲聾”是目前增多趨勢最明顯的新型職業病,如果繼續發展可能會超過塵肺病成為頭號職業病殺手。
噪聲性耳聾是職業病的一種。當勞動者工作環境中的噪聲等于或大于85dB,不持續佩戴耳罩并連續在這種環境中工作超過8小時,就會對勞動者的身體造成傷害,甚至造成耳聾。其中,汽車零部件制造、船舶加工、傳統機械加工等屬于高危工種。
控制消除噪聲是防止噪聲危害的根本措施,可以通過吸聲、消聲、隔振等手段控制噪聲傳播和反射。另外,定期對接觸噪聲的員工進行職業病健康檢查,觀察聽力變化等情況,可以早期發現聽力損傷。
1. 控制噪聲來源:這是最積極最根本的辦法。在建筑廠房、安裝機器時就應采用各種隔音、防震、吸聲的措施,如噪聲車間與其他廠房隔開,中間種植樹木;車間的墻壁和天花板裝吸音材料;機器安裝密度宜稀散些;機器與地基之間,金屬表面與表面之間用適當的充填材料;管道噪聲用包法防聲、氣流噪聲可用消音器或擴大排氣孔等。
2. 減少接觸時間:如在隔音室里行工間休息,或減少每日、每周的接觸噪聲時間,也可降低發病率。還可根據實際情況輪換工種,亦可降低聽力損害。
3. 耳部隔音:戴用耳塞、耳罩、隔音帽等防噪聲器材。一般在80dB噪聲環境長期工作即應配用簡便耳塞;85dB以上時,必須使用防護工具。簡便者可用棉花塞緊外耳道口,再涂抹凡士林,其隔音值可達30dB。
4. 衛生監護:就業前應檢查聽力,患有感音神經性耳聾和噪聲敏感者,應避免在強噪聲環境工作。對接觸噪聲者,應定期檢查聽力,及時發現早期的聽力損傷,并給予妥善處理。
5. 一旦有相關癥狀應爭取早期治療。
根據國家法律規定,職業性噪聲聾病人依法享有職業病待遇。
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,安排職業性噪聲聾病人進行治療、康復和定期檢查。用人單位對已確診的職業性噪聲聾病人,應當調離接觸噪聲作業崗位,并妥善安置。
用人單位在噪聲防治中應承擔的責任
我國《勞動法》、《職業病防治法》、《安全生產法》等多部法律都對用人單位的職業病防治責任做出了規定,明確用人單位對本單位噪聲防治工作負全面責任,用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,依法承擔噪聲防治責任。
為勞動者提供健康保障:用人單位應采取必要的噪聲治理措施、采用有效的隔聲、降噪防護設施,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工作場所和作業環境,為勞動者提供個人防護用品。
- 上一篇:空壓機噪聲監測處理的方法 2018/6/25
- 下一篇:噪聲監測:解析噪聲性聽力損失 2018/6/21